唱歌要用真音還是假音?你該先搞懂這件事!

唱歌系列

2025/06/18

我的發聲對嗎?破解真假音與發聲迷思的關鍵思維

你是否也曾經問過:「我的聲音這樣對嗎?」「這句該唱真音還是假音?」這些問題在歌唱學習中非常常見,但卻不容易得到明確的答案。今天這篇文章,將從兩個層次幫你理清發聲的關鍵觀念,讓你不再對「發聲對不對」感到困惑!

 

發聲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逐步優化的過程

我們的聲音來自與生俱來的本能,就像嬰兒咿呀學語一樣,自然而然地會發聲與唱歌。所謂「學發聲」,其實是在優化這項本能的過程:讓你從無意識的發聲,轉變為有覺察、有調整的使用方式。

所以當你問「我的聲音這樣對嗎?」其實比較像在問:「我可以在哪些地方再進步?」這不是零分或一百分的判斷,而是從 50 分、60 分、70 分一路優化上去。

若你有上課,老師給的回饋與指導,就是幫助你看見聲音使用的慣性,進而調整成更省力、更穩定的方式。

 

真音還是假音?關鍵在於你想「怎麼表達」

你是否也常疑惑:「這句到底該唱真音還是假音?」事實上,沒有標準答案。因為唱歌的目的,是為了表達感情。只要你覺得這樣唱最能傳達情緒,那就是對的。

但這個問題可以拆解為兩個層次:

1. How:你理解自己的身體運作嗎?

  • 你知道音高從哪裡來?

  • 你知道如何調整音色、控制音量?

  • 你的身體能感受到這些變化嗎?

這些問題屬於基礎的聲音機能認知。若你對身體這座「樂器」還不熟悉,就很難穩定使用真音或假音。建議從基礎的發聲訓練開始,認識並感受聲帶、胭腔、呼吸的運作。

2. Why:你為什麼要這樣唱?

當你能操作聲音後,就能進一步思考:「這段情感想用哪種音色表達?」 真音帶來厚實、力量感;假音則可能更輕柔、空靈。選擇唱法的關鍵,是你想傳達什麼情緒,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的技巧。

若你還常常卡在真假音轉換不上來,代表可能還停留在第一層的 How 階段,需要更多針對聲音機能的練習,幫助你更自如地使用聲音。

 

三個檢查點,幫你自我評估發聲狀態

若你仍想知道「我發聲到底對不對?」以下三個 checkpoint 幫你簡單自我評估:

唱完會喉嚨痛、癢? 排除身體疾病(如感冒、過敏)後,若發聲會讓你喉嚨不舒服,代表某些部位用力過度,需調整!

唱兩首歌就聲音沙啞? 若聲音持續力不足,代表發聲方式不協調,導致代償用力、過早疲勞。

聲音彈性不足?

  • 能不能輕鬆轉換大小聲?

  • 音色是否立體,或讓人感到壓迫?

  • 音高控制是否靈活(如滑音、轉音)?

若你對以上三點感到困難,就代表聲音的穩定度與細膩度還有進步空間。

 

結語:從「對不對」到「我在哪個階段?」

與其糾結「我的發聲對不對」,不如問:「我目前卡在哪個階段?」

  • 是還在理解身體操作的 How 階段?

  • 還是已能駕馭聲音、進入情感表達的 Why 階段?

這兩個階段會不斷交替循環,每一次新的挑戰與目標,都是重新優化身體與聲音的契機。只要你持續練習、願意覺察,你的聲音一定會越來越自然、越來越有力量!

若你想收到更多關於發聲的教學與練習建議,歡迎訂閱我們的 電子報。(首頁下拉到底輸入稱謂、mail即可免費訂閱!)

期待在下一篇文章或影片中,繼續陪你探索聲音的無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