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招搞定!這樣練讓你的歌聲更流暢、更有感情!

唱歌系列

2025/02/20

朋友們常說你唱歌聽起來像在唸書,缺乏感情,字與字之間斷斷續續,毫無連貫性。其實,讓歌聲流暢自然並非難事,只需要掌握正確的發音連貫技巧。今天,我們就從理解母音與子音入手,分享一個簡單卻實用的方法——咬手指唱歌術,幫助你迅速改善歌唱時的斷裂感,讓歌聲更有情感,更具魅力。

1. 理解母音與子音

唱歌時,歌詞是由一個個字組成,而每個字又可以拆分為母音和子音。
母音(如「啊、欸、一、喔、嗚」)主要由口腔後半部、咽
腔及下巴的變化產生,容易連貫地發出來;而子音(例如ㄅ、ㄆ、ㄇ、ㄍ、ㄎ、ㄏ)則需要透過爆破或摩擦才能產生,發音較為突然,不易連續。

當你唱歌時,如果只注重每個字的獨立發音,就容易產生斷裂感,聽起來缺乏情感與連貫性。相反,若能使歌詞中的母音連續起來,將字與字之間串聯成一條流暢的旋律線,便能使整首歌聽起來更自然、更具感染力

你可以試著聽聽那種被廣泛認為較好聽的歌唱版本,會發現歌詞連貫、句子自然流暢,這正是母音連續發音的效果。

2. 咬手指唱歌術:輕鬆連貫發音

為了讓你實際體會如何將母音連貫地融入歌詞中,我們介紹一個簡單的練習方法——咬手指唱歌術。這個方法能幫助你模糊子音的爆破感,讓整體發音更柔和、更流暢。

操作步驟:

  • 步驟一:準備工作
    伸出你的食指,用上下排牙齒輕輕咬住,但注意不要用力過猛,避免手指疼痛。這個動作的目的是限制下巴、舌頭的過度運動,放鬆咬字器官,使子音部分不那麼明顯,從而突出母音的連續性。

  • 步驟二:錄音測試
    選擇一首你熟悉的歌曲,先用平常的方式唱一次並錄音。然後,利用咬手指唱歌術再次演唱同一首歌,接著再把手指放掉演唱一次。透過前後錄音的對比,你會發現使用此方法後,歌詞的連貫性大大提升,整體聽起來更流暢、情感更飽滿。

  • 步驟三:觀察感受並調整
    如果在使用咬手指時感覺下巴過於緊繃或手指疼痛,就代表你可能用力過猛,應該放鬆一點。目標是達到輕微限制的狀態,使子音自然模糊,而不是完全壓制。當你逐漸習慣這個方法後,再嘗試將這種流暢感轉移到平常的唱歌中,不必刻意咬手指,只要記住那種連續而柔和的感覺即可。

通過這種方法,你不僅能改善唱歌時的斷裂感,還能讓整體歌唱更有感情,吸引聽眾的注意。記住,練習是提升歌唱技巧的不二法門,每一次反覆練習都是向完美演繹邁進的一步。

結論

唱歌不僅僅是哼哼唱唱,而是一門藝術,需要掌握正確的發聲技巧。理解母音與子音的差異、運用咬手指唱歌術來模糊子音的突兀感,能讓你的歌聲更流暢、更有感情。只要你持續練習並不斷調整,相信你的歌唱表現一定會大幅提升。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對你有幫助,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練習體驗,與更多愛唱歌的朋友一起成長!

 

*想破除更多歌唱迷思嗎?別錯過以下影片!*

唱歌沒感情像用唸的?這一招讓你歌聲更動聽!

王心凌『感情用事』REACTION!這3招讓你的抒情歌更動人!

唱歌不再用喉嚨!3招改掉壞習慣,聲音更自然動聽 

 

*想讓專業老師聽聽你的聲音現況?*

目前 一對一聲音體驗課 開放報名中~

正式上課後還有課後交流群組可以問問題、討論,

幫助你認識更多愛唱歌的同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