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歌要像打呵欠?認識「軟腭」的真正功能!

唱歌系列

2025/03/31

你曾聽過這些唱歌建議嗎?

「抬高軟腭才能有共鳴」、「唱歌要像打呵欠一樣」、「改善鼻音要訓練軟腭」……

在照單全收這些說法之前,不妨先問問自己:這些說法真的理解了我們的發聲機制嗎?

今天這篇文章將帶你從人體解剖的角度,破解三個常見卻可能誤導的歌唱迷思。

 

  • 軟腭是什麼?

打開嘴巴,用舌頭舔舔口腔上方的區域:前段約 2/3 是「硬腭(hard palate)」,後段 1/3 是「軟腭(soft palate)」。它位於口腔頂端的後段,並延伸出一個小小的垂墜物,那是「懸雍垂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小舌」。

 

  • 軟腭的功能有哪些?

了解軟腭的正確功能,有助於我們釐清在歌唱中的作用:

  1. 防止食物逆流:當我們吞嚥時,軟腭會抬起,阻擋食物或液體進入鼻腔,讓它順利進入食道。

  2. 幫助快速吸氣:打呵欠時軟腭會提高,這讓口腔空間變大,有助於快速吸入較大量空氣,是身體恢復活力的一種機制。

  3. 構音功能:軟腭能調節氣流的出口路徑,影響是否產生鼻音,例如「ㄢ、ㄤ、ㄣ」等音。

 

迷思一:抬高軟腭可以增加共鳴?

聲音從聲帶產生後,第一個進入的空間是「咽腔」,主要在這裡產生共鳴,達到放大聲音的效果,而非軟腭所在的口腔。咽腔才是影響音色立體度、穿透力的關鍵。

強調「抬軟腭能增加共鳴」,其實忽略了咽腔的主導角色。若錯誤地將注意力放在「抬軟腭」,可能會造成口腔肌肉與舌根不必要的緊繃,反而影響聲音表現。

 

迷思二:唱歌要像打呵欠一樣?

許多教學會說「打呵欠可以幫助放鬆喉嚨、提升空間」,但實際上打呵欠時的身體狀態,並不適合用來唱歌。

打呵欠雖然會讓軟腭抬高、吸氣量增加,但同時也會伴隨:

  • 舌根壓低

  • 咽腔收縮

  • 胸口緊繃

這些狀態反而會讓你的聲音變緊、聲帶壓力變大。如果直接模仿打呵欠來唱歌,可能會越唱越費力。

 

迷思三:改善鼻音要靠訓練軟腭?

發出鼻音(如 ng、ㄣ)時,軟腭會自然下降,讓氣流通過鼻腔;而發出非鼻音(如啊)時,軟腭會略微上提,氣流改由口腔送出。

但這些動作並非你主動控制的,而是由「迷走神經」調控,屬於自動化反應。你只需要專注在要發出什麼聲音,身體會自然調整軟腭的位置。

因此,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鼻音太重,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咽腔過於緊繃,或是下巴無法順利張開。改善這些發聲基礎才是重點!

 

  • 結語:別讓迷思阻礙你的聲音進步

聲音是否能運作順暢,來自整體的發聲協調與身體機能的配合。與其模仿打呵欠或刻意控制軟腭,不如回到人體本身的結構與功能出發,系統性地理解發聲過程,這才是讓歌聲真正升級的關鍵!

 

*想讓專業老師聽聽你的聲音現況?*

目前 一對一聲音體驗課 開放報名中~

正式上課後還有課後交流群組可以問問題、討論,

幫助你認識更多愛唱歌的同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