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唱歌要像說話嗎?破解歌唱與說話的迷思與技巧建議
唱歌系列
2025/07/12在學唱歌的過程中,你是否也聽過「唱歌就像說話一樣自然」這類建議?但唱歌真的應該像說話嗎?今天這篇文章,我們將從身體機制與實際應用兩個角度,帶你深入拆解這句常被誤解的歌唱建議。
說話與唱歌的相同點:來自同一套系統
說話與唱歌的聲音,都是來自相同的發聲系統,也就是:呼吸 → 聲帶震動 → 共鳴→ 咬字。換句話說,你天生就具備發聲的本能能力,不需要學習也能說話、哼歌。
但若想要聲音更穩定、健康、音色更動人,甚至能清楚地傳遞情緒與音樂性,這些就需要透過後天訓練來優化。
說話像唱歌?唱歌像說話?該怎麼拿捏?
我們常聽到兩種相反的建議:
-
「唱歌要像說話一樣自然」
-
「你太像在唸,要有旋律跟情感啊」
到底哪一個才對?其實取決於你目前的發聲慣性。
✅ 適合靠近說話方式的情況:
如果你唱歌常常太過用力、聲音卡住,總是想著吸氣、發聲技巧,導致越唱越緊,這時候「貼近說話一點」反而能幫助你放掉多餘的力氣。建議你:
-
用讀歌詞的方式進入歌曲
-
不要刻意準備吸氣
-
專注在語意表達上 這樣反而能讓聲音更自然流暢。
✅ 適合跳脫說話方式的情況:
但如果你唱歌太平、聽起來像在唸,可能是因為:
-
聲音音準沒唱準(例如音程太短)
-
每個音的音量變化不夠(動態不足)
這時候反而需要強化歌曲的「旋律性」與「情感張力」,建議你:
-
先確認音準是否正確
-
練習誇張朗誦,製造大小聲的變化
-
把語氣的動態帶入歌曲中
這樣一來,歌曲會更有起伏、聽起來更有感情,也不再是「平淡無味」的唸歌。
結語:找出屬於你的調整方向
唱歌該不該像說話,從來都不是絕對對錯的問題,而是「根據你目前的發聲習慣」去選擇適合你的調整方向。你可以觀察自己目前的聲音狀態,判斷是否該靠近說話,還是跳脫說話,讓你的聲音更自由、更有表達力。